新華社專電 美國《科學》雜誌17日刊載文章說,天文學家借助開普勒天文望遠鏡,發現第一顆與地球體積近似且位於“宜居帶”的行星。
  這顆行星被命名為開普勒-186F,圍繞一顆距地球約500光年的紅矮星運行。在這個星系中,共有5顆行星,開普勒-186F是最外層一顆。從其距離看,正好位於可保有液態水的“宜居帶”外層。
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天體物理學分支負責人保羅·赫茲說:“發現開普勒-186F,讓我們朝發現與地球相似的行星邁出了重要一步。”
  文章主要作者、美國航天局搜尋外星文明研究所研究員埃莉薩·金塔納說:“現在我們可以說,與地球大小相近、有望宜居的星球,可以存在。這種情況不再只存在於科幻小說中。”
  計算表明,開普勒-186F的直徑只比地球大10%,圍繞母星的公轉周期為130天。儘管其質量和組成成分無法探測,但研究人員認為,類似大小的行星非常可能是岩石行星。此外,這顆行星從母星獲得的能量是地球從太陽獲得能量的三分之一。站在這顆行星錶面上,正午的“陽光”亮度差不多是地球上日落前一個小時的陽光亮度。
  只是,由於它繞轉的是一顆紅矮星而非太陽那樣的恆星,天文學家說它只是地球的“堂兄弟”,而非“孿生兄弟”。
  在銀河系中,70%的恆星都是M紅矮星,它們比太陽小得多,溫度也更低,因此新發現意味著也許可以在這些恆星的周圍尋找外星生命跡象。金塔納說:“我們的銀河系中很可能到處都有開普勒-186F的堂兄弟。”
  傳統天文學理論認為,紅矮星的行星並非尋找外星生命理想之地,因為其“宜居帶”中的行星通常會被母星潮汐力鎖住,一面永遠面對恆星,另一面永遠背對恆星,從而不適合生命生存。
  但研究人員認為,開普勒-186F並不能完全被否定。它距其母星足夠遠,因而可能不會出現被潮汐力鎖住的問題,同時有望遠離恆星耀斑帶來的威脅。即便開普勒-186F被潮汐力“定身”,根據一些最新研究,大氣氣流和海洋洋流也可以改變行星的氣候環境,從而形成適合生命的環境。
  (原標題:“宜居帶”現地球“堂兄弟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oj53ojjv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